:::
大河願景
全民參與,落實大河願景
2030大河願景以土地管理及教育宣導為基礎,促成流域整體治理,同時結合水資源管理、親水環境營造、防救災工作,促成「安全、永續、幸福的大河城市」。要落實大河願景是一件長遠的計畫,在執行的同時,仍須透過後續更多的公共參與及願景討論過程,不斷進行修正及補充,形成真正有利於民的決策。
‧行政組織調整:
水環境的健全規劃與治理需要跨部會及跨縣市的合作,為落實流域整體治理,成立以下推動整合協調之委員會:
1.成立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
於100年度由大臺北二市合作組成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針對流域管理及治理事權,建立統籌整合的平台。由二市秘書長以上層級擔任執行長,水利局任幕僚工作。
2.成立河川、排水路活化諮詢委員會:
結合公部門、專家學者、NGO及居民代表,成立河川活化諮詢委員會,協力推動各河川相關環境營造及整治工作。目的在凝聚各河川、排水路整治與環境營造的願景共識,建立公私夥伴關係。100年度優先成立示範河川活化諮詢委員會,後續陸續推廣至其他河川排水。
3.組織藍色公路運籌委員會:
設於淡水河流域管理委員會內,作為推動藍色公路營運管理事權的整合平台。以藍色公路為媒介,推動河川水環境解說教育、整合內河營運航線的營運與管理,並推動新北市小學藍色公路之旅等活動。
- 資料來源 : 河川計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