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重現期距

    相信大家常聽見「五十年一遇大雨」或「一百年一遇大雨」等說法,其中50年、100年指的就是降雨量的「重現期距」,用來表示發生大於或等於該降雨量所需要的平均年數,常以大寫字母T表示。重現期距越大則災害越嚴重,也就是說,一百年一遇大雨的雨量會比五十年一遇大雨要來得高。需要注意的是,一百年一遇大雨並不是指發生過後隔100年才會再發生下一次,而是指平均100年才會發生一次超過該雨量的情形。
    然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降雨模式以及強度,同樣是百年大雨,在澎湖可能只有200毫米的日降雨量,在阿里山卻會達到1000毫米以上的日降雨量。甚至同一地區也會因為氣候變遷而導致降雨量的變化,因此氣象專家除了收集大量過去的歷史資料外,也要預測未來降雨模式。若未來降雨量有明顯上升或下降趨勢,必須將分析方法加以修正,才能準確地模擬降雨量,並計算重現期距。
    那麼重現期距到底能夠應用在那些地方呢?在建設工程時,工程師會依據重現期距的災害程度來進行風險評估,決定工程強度。目前新北市大部分河川都依據25年重現期距來進行防災建設的規劃,堤防高度、橋墩強度等設計值,皆以25年重現期洪水會造成的水位上升高度和水流沖擊力來計算。然而,若沒有根據氣候來調整工程的規模,就可能釀成極大的災害。例如,2017年的612豪雨,在北海岸地區降雨強度超過100年重現期,大於該地區目前所有河川、區域排水、雨水下水道及道路集水測溝之保護標準,因此造成多處淹水災情。因此,氣候越來越極端的未來,防災工程的建設勢必需要更重視如重現期等數據模擬,才能有效進行防災。

  • 資料來源 : 河川工程科
回上一頁
地 址: (220)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1段161號29樓
電 話:1999(新北市專用)或 02-2960-3456
本網站為新北市水利局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和採用 建議使用IE 9.0 以上版本之瀏覽器 ,已達到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