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流域介紹
淡水河的源頭在大霸尖山之南,海拔約3,100公尺巍峨高聳的品田山上,經過幾十萬年的地殼變動,蜿蜒在整個台北盆地,實質上,匯集了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大支流之水,不捨晝夜地流著;精神上,更背負著北台灣的歷史傳承、經濟發展、文化感情,從亙古的過去,流向不可預知的未來。
淡水河流域範圍涵蓋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及新竹縣等行政區域。整體地勢,由東南向西北,海拔高度急遽。主流從發源地到出海口長約152公里,整個流域面積廣達2,728平方公里,不論是長度或是流域面積,都居台灣河川的第三位。我們常說的淡水河,所指的其實僅是大漢溪和新店溪在台北盆地中的江子翠匯流之後,到河口的河段。整個流域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條主要支流匯集而成。大漢溪與新店溪在江子翠附近匯流成淡水河本流,流至關渡地區又有基隆河來會合,最後在淡水河油車口附近流入台灣海峽。
整個淡水河流域,除了五、六月間的梅雨和夏秋間的颱風雨之外,大漢溪接受較多的夏季西南季風雨水,基隆河和新店溪則接受較多的冬季東北季風雨水。整個流域的年平均面積雨量為2,939毫米,約為全世界陸地平均降雨量的三倍。地面吸收太陽幅射熱之後,使水份汽化消失於大氣中的蒸發散量為年平均858毫米,所以長期平均每年有2,081毫米會形成河水,相當於每年有56.77億立方公尺,或是180立方公尺/秒的平均河川逕流量,這是淡水河流域的最大水資源量。
由於整個流域匯集2,728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各種水流注於面積約240平方公里的台北盆地,所以豪雨時洪患特別多,興建隄防來防止河道洪水流入市街區,以及興建排水溝、抽水站等來防止市街區積水、淹水,就成了必須的工程。但是;又因為有潮汐、地盤下陷以及關渡、台北橋、中山橋等水流瓶頸,阻止洪水順利流出台北盆地,因而;又必須興建疏洪道來疏通水流。沿淡水河及其支流兩岸興建堤防,以及二重疏洪道的闢建等台北地區防洪計畫,都是台北都會區藉以維持正常營運的必要水利工程。
- 資料來源 : 秘書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