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植物殺手-菟絲子

中港大排河廊內的水生植物區內,有小部分的綠色水生植物長出了黃色的外衣,這件密密麻麻的外衣原來是菟絲子,是一群蔓性草本寄生植物,完全依賴寄主植物而活。菟絲子沒有寄主專一性,往往同一單株有多種寄主植物共同供養,因此極少導致寄主死亡。


菟絲子是陽性植物,覆蓋寄生在寄生植株上,開花結果後整株會枯萎,其生活周期及物候期依不同物種及不同氣候地理環境而異。在台灣,平原菟絲子單株生活周期只有幾個月長,物候期沒有特定的季節,夏季生長尤為旺盛,幾乎全年可見開花結果;台灣菟絲子植株生活周期較長,9~11月間始有花苞形成,10~2月間陸續結花苞及開花,12~5月間陸續結果且全株逐漸枯萎,種子約5~9月間萌芽。


被視全球寄生性雜草的菟絲子主要有14種,其中包括台灣現存的物種-平原菟絲子、中國菟絲子及日本菟絲子。菟絲子在許多國家地區被認為是普遍的、主要的、嚴重的或有害的雜草,具潛在擴散能力,有對作物造成危害的報導,危害情形是使作物結實率降低、產量降低,受害植物的病徵為生長不良、黃化、嚴重時甚至枯死。


防除菟絲子的方法:一、化學控制:雖然有施用在土壤或植株的殺草劑,但效果不彰且寄主亦受害,更對環境造成汙染;二、生物控制:藥物毒物試驗所成功的由平原菟絲子病株分離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可有效防除平原菟絲子,對其他寄生植物不產生病徵,但測試的寄主種類畢竟有限;三、機械控制:只拔菟絲子是沒用的,以機械除草甚至會造成擴散,建議採用機械防除的方式是…粗莖的菟絲子需將曾被寄生到的寄主枝條全部砍除,細莖的菟絲子種植區內的植物需全部拔除,將砍除的斷枝、拔除的植物以火焚燒,菟絲子種植區地表至少1吋深的土壤過篩以去除種子或以間隔一或數天的兩次火燒種植區,方可有效控制菟絲子。


菟絲子長期生長於台灣,是台灣生態環境的一員,目前雖對其他植物尚無構成嚴重危害,但具有潛在危害的風險,因此急需進行長期監測。基於藥用而引種菟絲子時,更需小心管理以預防蔓延擴散,以免危害到農地作物及林地植被,尤其是細莖的菟絲子比粗莖的菟絲子更難管理。


由於菟絲子繁殖及擴散能力極強,所以必須長期的監控,為了避免疫情擴大,水利局已加強以人力清除感染區域,並且定期的監控,目前已經有效的將肉眼可見的菟絲子拔除,如果各位遊客來中港大排有注意到有相關的狀況歡迎立刻通報現場駐守保全人員或是通報水利局(02-22772140轉2220 王先生),謝謝您。


  • 資料來源 : 水利局水養科
回上一頁
地 址: (220)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1段161號29樓
電 話:1999(新北市專用)或 02-2960-3456
本網站為新北市水利局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和採用 建議使用IE 9.0 以上版本之瀏覽器 ,已達到最佳瀏覽效果